學習二十大
【學習園地】增進人民健康,建設健康中國——學習《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
來源: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 人民日報 》發布日期: 2024-12-19
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體系,健全遍及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我國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近期出版的《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以下簡稱《摘編》)一書,分10個專題,收入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292段。認真學習這些重要論述,對于推動新時代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不斷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新貢獻,為健康中國建設譜寫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01加強黨對衛生與健康工作的領導,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這項重大民心工程擺上重要日程,強化責任擔當,狠抓推動落實。《摘編》第一、二專題,集中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這個重大問題的深刻闡述。
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發展衛生健康事業始終處于基礎性地位,同國家整體戰略緊密銜接,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這個重大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黨和國家的重要任務。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強調,建設健康中國,最根本的是保障人民健康。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個重要方面。擁有健康的人民意味著擁有更強大的綜合國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強調,人民健康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社會政治問題。能不能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經過長期努力,我們顯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維護人民健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開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確立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出建設健康中國的號召,明確了建設健康中國的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人民健康狀況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續改善。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中華民族未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抓緊補齊短板,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堅持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經過長期努力,我們成功開辟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衛生與健康事業涉及每個人的生命安全和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是一項極其崇高也非常特殊的事業。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我們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無論社會發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毫不動搖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不能走全盤市場化、商業化的路子。堅持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指醫療衛生服務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應該主要由政府負責保障,全體人民公平獲得。基本和非基本的界限是相對的,隨著經濟發展、政府保障能力增強、醫療技術不斷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范圍可以逐步擴大,服務標準也可以逐步提高。同時,發展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要同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相適應,重點是保障人民群眾得到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機會,而不是簡單的平均化。堅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科學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政府要有所為,堅持政府主導,落實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通過多種方式為人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支持基礎醫學研究,同時適當引入競爭機制,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在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市場要有活力,鼓勵社會力量提供服務,滿足群眾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健康需求。政府要加強規范管理,依法打擊非法行醫等行為,保障人民健康權益。
確立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是管總的,要同一定時期人民健康需求相適應,針對一定時期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提出的衛生工作方針,在不同時期為推動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深入分析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我們黨提出新形勢下我國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即: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以基層為重點,就是根據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需要,把以農村為重點擴展到城鄉整個基層,增強基層防病治病能力。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就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力推進衛生與健康領域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是對長期以來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堅持、繼承、發展。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就是從健康影響因素的廣泛性、社會性、整體性出發,更加強調政府統籌協調的責任,更加突出依靠群眾,調動全社會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個方針的根本點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這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必須一以貫之堅持的基本要求。
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健康問題涉及面廣,宏觀經濟、交通、農業、教育、住房、就業等部門制定的政策都會對人民健康產生深刻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人民健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長時間持續努力。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圍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提出本地區本部門實施的具體方案和措施,建立健全推進協調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分階段分步驟組織實施。要把保障人民健康作為經濟社會政策的重要目標,研究制定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配套政策。要全面建立健康影響評價評估制度,系統評估各項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重大工程項目對健康的影響。要建立常態化、經常化的督查考核機制,強化激勵和問責。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建立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臺,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要重視并做好宣傳輿論引導工作,積極營造全社會一起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發力的良好氛圍。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加強衛生與健康領域綜合監督執法,建立集中、統一、專業、高效的監管體系,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治理格局,用法治維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02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1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全黨全社會必須牢牢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摘編》第三、四專題,集中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精辟論述。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更加重視生命質量和健康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經濟要發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離不開健康。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發展健康事業,為廣大老百姓健康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健康中國,既要靠醫療衛生服務的“小處方”,更要靠社會整體聯動的“大處方”,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要重視婦幼、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健康。倡導優生優育,筑牢婦幼健康保障網。堅持醫養結合,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重視殘疾人健康,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以在城鎮穩定就業、長期居留和新生代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關注流動人口健康。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重大決策。做好新時代人口工作,要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安排,完善新時代人口發展戰略,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努力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把人口高質量發展同人民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把“投資于物”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就業、就醫、住房、養老等一體考慮,有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積極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強對年輕人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的引導,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問題。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不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質量、維護老年人尊嚴和權利,而且能促進經濟發展、增進社會和諧。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相結合,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著力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建設具有民族特色、時代特征的孝親敬老文化。著力完善老齡政策制度,增強政策制度的針對性、協調性、系統性。著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和老齡產業,大力發展銀發經濟。著力發揮老年人積極作用,為老年人發揮作用創造條件。著力健全老齡工作體制機制,推動形成老齡工作大格局,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03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必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位全局、著眼長遠,聚焦面臨的老難題和新挑戰,堅持用中國式辦法解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這個世界性難題,把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方向正確、路徑清晰、措施得力、成效顯著。《摘編》第五、七、九專題,充分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這個重大問題的系統謀劃。
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均衡布局優質醫療資源。醫療衛生服務直接關系人民身體健康。全面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重點用于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不斷完善制度、擴展服務、提高質量,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將公平可及、群眾受益作為改革出發點和立足點,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加強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給,發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遠程醫療技術,實現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普惠共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把健康“守門人”制度建立起來,是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的治本之策。這項制度是對現有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就醫理念、就醫秩序的深刻調整,是一項基礎性、長遠性、系統性的制度設計。關鍵是要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居民自愿、堅持基層首診、堅持政策引導、堅持創新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高度重視打基礎、強基層工作。基層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邊遠地區等地方的基層衛生與健康領域是薄弱環節。要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提升基層衛生與健康水平。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要努力在健全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實現“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就醫秩序。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動醫院管理模式和運行方式轉變,顯著提高醫院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合理補償機制,穩定調價預期,確保群眾負擔總體穩定、醫保基金可承受、公立醫療機構健康發展可持續,提高醫療衛生為人民服務質量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民醫保是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基礎。要抓好全民醫保制度建設,加快推動城鄉基本醫保整合,健全醫保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醫保支付機制、醫保經辦機制。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深化醫保基金監管制度改革,守好人民群眾的“保命錢”、“救命錢”。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顯著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中醫藥寶庫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堅持古為今用,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務于人民健康。加強中醫古籍、傳統知識和診療技術的保護、搶救、整理。做好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著力發揮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大愛無疆,醫者仁心。長期以來,我國廣大醫務人員響應黨的號召,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在疾病預防治療、醫學人才培養、醫學科技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豐碩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醫務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者,是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各級黨委和政府、全社會都要關心愛護醫務工作者,弘揚先進事跡,加強業務培訓,支持開拓創新,幫助解決困難,推動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讓廣大醫務工作者安心、放心、舒心從事救死扶傷的神圣事業。從提升薪酬待遇、發展空間、執業環境、社會地位等方面入手,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依法嚴厲打擊醫鬧和暴力傷醫行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廣大醫務工作者要恪守醫德醫風醫道,修醫德、行仁術,懷救苦之心、做蒼生大醫,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
04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一個有著十四億多人口的大國,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始終是我們須臾不可放松的大事。要堅持預防為主,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摘編》第六、八專題,集中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論述。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視重大疾病防控,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關鍵一環。要堅定不移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強化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綜合防控,最大程度減少人群患病,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要立足更精準更有效地防,堅持常備不懈,將預防關口前移,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公共衛生重大風險評估、研判、決策機制,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和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重大疾病,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衛生運動是我們黨把群眾路線運用于衛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實踐。新時代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要堅持預防為主,豐富愛國衛生工作內涵,創新方式方法,推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解決好關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
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及時穩妥處置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任務。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與應急管理體系,總體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放眼長遠,加快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筑牢制度防線。要從頂層設計上提高公共衛生體系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在理順體制機制、明確功能定位、提升專業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力度,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充實中央、省、市、縣四級公共衛生機構,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優化醫療資源合理布局,以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邊境口岸城市、縣級醫院和中醫院為重點完善城鄉三級醫療服務網絡,提升應急醫療救治儲備能力,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完善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公共衛生法律法規體系,健全權責明確、程序規范、執行有力的疫情防控執法機制,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健康既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人民健康素養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最好的醫生是自己。要教育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健康觀,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促進全社會關注健康、重視健康,提升全民健康素養,促進人民群眾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密切相關。要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規范發展心理治療、心理咨詢等心理健康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要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創新全民健身體制機制,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全民健身生活化。特別是青少年要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努力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促進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
營造綠色安全健康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基礎,只有更好平衡人與自然的關系,維護生態系統平衡,才能守護人類健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美麗中國就是要使祖國大好河山都健康,使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都健康。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好細顆粒物(PM2.5)、飲用水、土壤、重金屬、化學品等問題,下大氣力解決老百姓“家門口”的噪聲、油煙、惡臭等問題。全面改善人居環境,持續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深入開展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形成健康社區、健康村鎮、健康單位、健康學校、健康家庭等建設廣泛開展的良好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食品藥品安全關系每個人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嚴把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藥品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保障藥品安全是技術問題、管理工作,也是道德問題、民心工程。確保藥品安全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義不容辭之責,是每家制藥企業都必須認真履行的社會責任。要堅決守住安全底線,使每一種藥、每一粒藥都安全、可靠、放心,確保群眾用藥安全。
05推動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我們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僅對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推動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摘編》第十專題,對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論述作了集中反映。
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類共同愿景,也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人類生活的關聯前所未有,同時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不斷帶來新的考驗。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球性危機的驚濤駭浪里,各國不是乘坐在190多條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小船經不起風浪,巨艦才能頂住驚濤駭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繁榮美好世界的人間正道。實現人人享有健康是我們共同的美好愿景。要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和共識,交流互鑒,推動全球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發展,促進衛生健康領域國際合作,為全人類健康福祉作出貢獻。中國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密切公共衛生領域交流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性威脅和挑戰,推動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維護各國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完善全球衛生治理體系,攜手應對公共衛生挑戰。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世界衛生組織是衛生領域影響最大的聯合國專門機構,在全球衛生事務中發揮著領軍作用。在其中,各國平等參與決策,構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在中國衛生事業發展中,世界衛生組織給予了寶貴幫助。中國也積極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應對各項挑戰的努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標本兼治,加強和發揮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作用,完善全球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充分聽取發展中國家意見,更好反映發展中國家合理訴求。充分利用金磚國家衛生部長會暨傳統醫藥高級別會議、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等新興機制和平臺,深化衛生健康領域交流合作,攜手應對公共衛生挑戰,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貢獻。
為全人類健康福祉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人道主義是能夠凝聚不同文明的最大共識。中國是國際人道主義事業的積極擁護者、參與者和貢獻者。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持續努力,截至2023年,中國累計向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7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隊員3萬人次,累計診治患者2.9億人次,促進了受援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面對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世紀疫情,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履行國際義務,不僅保護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且開展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以實際行動幫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充分展示了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的大國形象,為全球抗疫貢獻了智慧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繼續履行國際義務,全面深入參與相關國際標準、規范、指南的制定,提升我國在全球衛生治理體系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的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結合學習《摘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開創我國衛生健康事業新局面。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 人民日報 》
( 2024年11月26日 第 06 版)
- 上一篇: 沒有了
- 下一篇: 【學習園地】如何開展好民主評議黨員